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甜甜圈 ◎蔡仁偉



甜甜圈 ◎蔡仁偉
 
生活有時會出現一個大洞
我們可以只看甜的部份
 
--

◎作者簡介
 
蔡仁偉,台北人,2009年開始寫最短篇,2011年開始寫詩,長期於《衛生紙+》與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以上摘自《偽詩集》作者介紹)他常於聯合副刊發表最短篇、衛生紙詩刊發表詩作。創作能量極為豐沛,且寫作題材與詩作中的意像都採擷於生活隨處可看見的事物之中,他的詩通常簡短,卻又有力地直指事實的核心。
 
--

攝影提供:簡妤安
美術設計:簡妤安

--

◎小編 ü 賞析
 
讀蔡仁偉的詩往往不需要太多文字上的解謎工夫,但他的詩卻又真真正正是一種腦筋急轉彎,只用簡單且少量的象徵手法,就能慧黠地帶出他的論點。在蔡仁偉的詩當中,是這種看待事物的新穎性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首小詩清甜有味,透過甜甜圈麵團的中空形狀藉題發揮,講述一種看待生活的正向角度。如果甜食是生活中必要的「comfort food」(療癒食物),有時候這樣的小詩也是。我們雖然不能耽溺於此,但也不一定每餐都需要正經八百,偶爾就不要急於解決什麼傷心破洞的問題了,先來點「小確幸」寬慰、療癒自己吧。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玄學 ◎楊牧


 
飢餓是如此可口
像朱欒帶著發愁的酸味
早歲的愛情在桂花園中
穿梭游離,顯然是
星星和霧的女兒
 
星星和霧的女兒
是如此的憂鬱,如此可疑
彷彿一夜產生的思維
經過推敲和琢磨
遍撒落雨湖中
  
--
 
◎作者簡介
 
 楊牧
   
  一九四○年出生於花蓮,省立花蓮中學初中及高中部畢業,柏克來(Berkeley)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執教海內外多年。著有詩集、散文、戲劇、評論等中英文類三十餘種,及翻譯、編纂多種行世。
  
--
 
攝影素材:陳奕辰
美術設計:小葵
 
--
 
◎小編賞析
  
 本詩寫於1972年,收錄在《楊牧詩集Ⅰ》中。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玄學」的意思有二:一是指魏晉時代,何晏、王弼等發揮道家老莊思想,融合周易等儒家經義而形成的一種思潮,因為談論的為玄虛的道理,故稱為「玄學」;另一個是指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義譯。見「形而上學」條。但無論是何種解釋,玄學所談論的對象都是形上、虛玄的。
   
 「飢餓」和「可口」是既相對又不同性質的概念,一般來說,「可口」是用來形容食物,同時也帶給人滿足的感覺,但是可口本身也代表著誘惑;而「飢餓」則是一種需求、缺乏,容易給人憂鬱、寂寥的感受,但同時也有著期待、渴望的意思。因此,以「飢餓是如此可口」將兩者鏈結起來,便已進入了玄學的思考模式。那麼要如何解釋這一句呢?從「飢餓」與「可口」的相對關係來看,因為飢餓所以對食物才會有所欲求,而且愈是飢餓,食物就會愈感到可口,但當吃飽之後,再美味的食物則都食不下嚥了。但是從語言結構來看,「可口」應該是直接形容「飢餓」,毋須透過食物當作中介,那麼要如何解釋呢?此處先暫且擱著,繼續往下看。
  
 朱欒,指的是一種酸柚。宋.韓彥直《橘錄》:「朱欒,顆圓實,皮粗瓣堅,味酸惡不可食。其大有至尺三四寸圍者,摘之置几案間,久則其臭如蘭。」、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柚》:「柚色油然,其狀如卣……其大者謂之朱欒,亦取團欒之象。」、《廣群芳譜‧果譜十二‧柚》:「柚……有大小二種,小者如柑如橙,俗呼為蜜筩;大者如升如瓜,俗呼為朱欒。」。從文獻可知,朱欒這種柚子很大,但是味道是酸不可食的,但卻有十足的香氣。詩人將朱欒的酸味以發愁來比喻,就像「可口的飢餓」一樣,誘人,但卻無法滿足,連果腹都無法。
  
 早歲的愛情在桂花園中穿梭游離,呈現出一種夢幻且唯美的氛圍,然而「早歲」一詞卻透露出懷念、逝去、虛幻的感嘆,而「穿梭游離」又呈現出不可捉摸的虛像。桂花的香味是淡雅、輕柔的,與牡丹、玫瑰的濃烈香味不同,無論是記憶中在桂花園裡發生的愛情,或是因為聞到桂花香而勾起的回憶,都與桂花的香氣相似。而那愛情中的女子,如星子般地璀璨但是遙遠,如霧般神秘、輕柔又不可名狀。
  
 詩人再進一步寫著這樣的女子,「是如此的憂鬱,如此可疑」。「憂鬱」給人的印象是很多心事但不說明,思慮很多很細,缺乏陽光氣息與明快的行動力;「可疑」則給人留下許多不解和想像,讓人諸多猜測。這樣的書寫,不同於第一段僅屬於感受性的摹寫,更添加了詩人的認知,也因此才有接下來用以比喻的三句。
  
 「一夜產生的思維」,這裡的「一夜」固然指的是較短的時間,但也產生了一種曖昧,究竟這一夜產生的思維,是一夜未睡的思索所得?還是睡夢中突然冒出的呢?雖然詩中找不到線索,但是無論是一夜未睡的恍恍惚惚,或是睡夢所得的虛無縹緲,終究是缺乏實像且捉摸不定的。於是「經過推敲和琢磨」,才能將思維具象化,但是卻又不是形塑成一個整體,從下一句「遍撒落雨湖中」可以推測出來,「經過推敲和琢磨」後的思維是散狀的、粉碎的,否無法「遍撒」。這是否代表著這些思維是經不起推敲呢?而撒落的地方是下著雨的湖中,雨、湖均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雨落湖中又能象徵著包容的意思。因此也暗示著,這思維就如雨絲一樣,是能融入自然的。
  
 那麼,詩名為〈玄學〉,又跟這些詩句有什麼關聯呢?從以上的解釋來看,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重點:
 1. 具有吸引人的特質,但缺乏實像,無法真正滿足的需求,只剩空虛。
 2. 有璀璨的外在,但同時又遙遠、神秘、輕柔、不可名狀。
 3. 思考細緻,但缺乏實際作為。
 4. 令人費解,必須諸多猜測。
 5. 不成體系,但卻能融入自然。
  
 如果略知魏晉玄學或形上學的話,這些由詩句中歸納出的重點,正好和魏晉玄學或形上學的特點很類似。前面提到詩的第二段比第一段多了詩人的認知,那麼第二段的後三句就是詩人對玄學的判斷與評價,也就是說,詩人透過感覺—認知—判斷的歷程去了解玄學,並且用詩句勾勒出玄學的樣貌。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唯一 ◎黃宜君


 
  一天只寫一首詩。只聽一支曲子。只讀一篇小品。只想一件事。只講一通電話。只開一次信箱。只吞一片藥。

  一週只上一次市場。只吃一次館子。只回一次信件。只看一次電視。只整理一次屋子。

  一季只穿一件單衣。只喝一杯咖啡。只看一眼窗外。只問一次天氣。只回想一次從前。只做一個夢。

  一生只過一種生活。只信一種宗教。只守一種原則。只活一種樣子。只愛一個人。
    
--
  
◎作者簡介
  
黃宜君
  
  一九七五年生,台北市人。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曾任雜誌社、出版社編輯,現就讀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並兼任「文訊」雜誌企劃及「野葡萄文學誌」專欄作者。甫獲得中國文藝協會主辦之「九十三年度青年文學創作獎」散文獎。著有散文集《流離》。
 
-- 
 
攝影素材:小葵
美術設計:小葵
 
--
 
◎小編L賞析
  
  此詩收錄於黃宜君散文集《流離》,黃宜君曾說寫詩必須有堅強的神經,她認為自己太敏銳,寫起詩來十分辛苦。
   
  〈唯一〉這首詩,從一天、一週、一季,歷時漸次拉長,直至一生,讀來看似簡單,但正如作者本人自陳,實則分外辛苦且焦慮。那這首詩藏了怎麼樣的線索呢?
 
  來,我們先把時間的維度都拉到一年,再重讀這首詩,如果不這麼把時間單位統一,我們就難以讀出〈唯一〉一詩隱藏要給讀者的訊息,那會十分可惜。
 
  在一年內,詩人每一天都要寫詩,每一天都要聽歌,每一天都想讀一篇小品,每一天都只想一件事情,每一天都打開信箱,然後,每一天服藥。日復一日,有如規律運轉。
 
這樣的「日常」,讓人感到的是一種不明就以的執著,背後究竟是什麼重大原因,讓敘事者必須要這麼做呢?
 
  接著,一週內只上一次市場,只吃一次館子。暗示詩人足不出戶,過著單調的生活,由此我們可知,他持續進行著「一天」裡頭的規律生活,即使長達一週,也無甚改變。
 
  令人玩味的是,詩人每一天都打開信箱,卻一週只回一次信件。同樣的,在詩人每一天都想一件事情,卻一季只想一次從前,只做一個夢。
    
  最後,來到了詩人期盼的一生。
   
  詩人要盡自己的一生,盡所思所想,活成想要的自己。無論過活、信教、守序,做自己,然後一生只愛一個人。
   
  〈唯一〉的氛圍初讀平靜,細讀感到憂鬱,再讀則隱約覺察作者細膩地將焦慮的情緒隱於文字內裏。
   
  這是首無論怎麼讀,都使人印象很深的一首詩。 
  
  如此平靜節制,執著活著。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文學獎評審的一日 ◎洪崇德


   
門縫間的陽光越收越小
你西裝筆挺,走進教室一身人造光
這人是──我暗暗假定,
一個文學獎評審吧你?
面對的可能是三大報、地方
或全國學生(公正如你,審美標準一致)
高級的一日打工,無經驗不可
具專業素養與人脈,唉呀高高在上
俯仰皆是氣度,這樣的人
會怎生看待我的詩?我猜猜
首先該談談意象吧,這是最安全的了
抵達前就先把詩稿看過
兩次三次了。有些地方不懂,擔心講錯
但當面總要給些交代,沒關係
可以的話用文明來說服我,從理論
轉嫁脈絡上談是很保險,語焉不詳
學院派擅說幾句人生哲理,這樣不夠
不如穿插一點音樂性,關於節奏的想像
置入前人的系譜何其輕易,接下來
談談文學的內涵和社會價......等等等等
時間快到了老師,不如......
好的我們看下一首,下一首再下一首
看完就可以試著給分。那時
面對這首真假難分,大好大壞的作品
你願意不恥下問,還是為我悍然發聲
毫不在意我的履歷和性向?
好吧假如上面都是假問題
假如把文學秤斤秤兩這樣可笑
假如在有限的字行數和截稿日前
我已無能寫出更好的詩
   
--
  
◎作者簡介
 
  洪崇德,嘉義人,然詩社社員,耕莘青年寫作幹事會成員,淡江大學微光現代詩社創社社長,目前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指導老師,並與友人共同經營有粉絲專頁: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
  
攝影素材:沛容
美術設計:沛容
  
--
     
◎小編李嚴賞析
   
  本詩入選2014中國詩歌精選,作者看到才知道(轉載自洪崇德facebook)。詩名〈文學獎評審的一日〉,整首詩彷彿一幅浮世繪,曾經投搞過的創作者,或許都擁有自己作品被評選的經驗。然而我想你應該曾產生過這樣的疑惑,文學獎的機制是一個公平的機制嗎?讓我們更進一步來讀這首詩吧。
  
  本詩並不是一首使用過多技術或隱晦的詩,相當直白易懂,因此本篇賞析僅提出一個方便切入的觀點。

  小編想一首詩,進入文學獎會有評審所重視的「技術」、「架構」、「主題切合性」,但還有的更重要的核心情感。就比如一道龍蝦料理,除了本身的鮮味、香味、色澤以外,更重要的會是它的醬汁。
   
  詩中透過各種現象觀察,勾勒在評審中文學獎評審的法則,並對在現今文學獎制度下,將詩秤斤秤兩地評論的無奈感,是否選擇了文學獎這樣的體制,創作者參賽,然後出詩集,自己的作品得限縮在體制內的可能之中呢?詩中沒有雖未刻意提及,更明顯的是對於現今評審制度的無奈感,也是本詩所欲詮釋的核心主題。
 
  至於無奈感有哪些呢?

  比如文學獎評審是高級的一日打工,而做為一名老練的入圍者,對於一首詩的如何赤裸地被評的揣想。評審倒底是如何看待這些詩作的呢?他們從意象、文學理論、脈絡、音樂性、節奏去看,更多一點去談文學的內涵與價值觀(而非是詩的)。
 
  詩中提到了,安全、保險、語焉不詳,這確實指出了現在文學獎系統的陋習,也因此在文學獎中,很難出現實驗性高,或者是風格強烈大膽的作品,可是絕對安全的作品就是一首在美學上能被歸類在「好」的作品嗎?
 
  不,那至多只是安全的作品,安全不代表作品動人,安全只代表這一首詩擁有穩定的水平,創作者擁有一定的創作技術,作品的題材並不敏感。一首詩的核心價值僅只上述如此嗎?不,絕不會只有這樣。評審制度底下,必須要靠一套標準去評選作品,然而讀者的世界卻又不是這個樣子了。
 
  能否打動讀者的作品,有可能不是評審過程積分高的作品,而是更直接有魄力地催動讀者的情緒,難過也好,溫柔也好,痛苦也好。
 
  如果僅只是限縮在體制的框架中,那真的也確如此詩所說的:「我已無能寫出更好的詩」。
 
  然而,做為賞析者,在讀完作者所明示的寓意外,不妨來猜一下作者暗示的部分吧,小編認為,作者更想要表達的內容可能是:

  一首在文學獎場域中的好詩,只是技巧上的好,然而一首詩是否能夠觸動人心,那就各憑本事了。

  你呢?你會怎麼去讀一首詩呢?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願望2 ◎林婉瑜


 
每到岔路
我就被要求
做出一種選擇
每做出一個選擇
就走到了
離你更遠的地方
做出許多選擇後
最終,我看不見你了
  
對著繁星許下不同的心願
每一顆星都負載著
我的一個願望
  
今天我決定取消一個
愛你的願望
每晚,人們仍微笑注視
夜空的星座
沒人發現,在離月亮較遠的左邊天空
有一顆星
偷偷被捻熄了
  
--
   
◎作者簡介
  
林婉瑜。一九七七年生,台中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劇本創作。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www.poem.com.tw 年度詩人、青年文學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小學國語教材等中外選集。編有《回家 — 顧城精選詩集》(與張梅芳合編);著有詩集《剛剛發生的事》、《可能的花蜜》。
   
--
  
攝影素材:網路素材
美術設計:琬融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初讀林婉瑜這首詩,阿Ben想到了 Robert Forst 的 The Road not Taken 這首名作與辛波絲卡的「在一顆小星星底下」。前者是由於歧路,後者是星星的意象。但林婉瑜的寫作自有其不同之處。
 
再讀〈願望2〉,林清麗的語調就成了引領願望前進的步伐。一邊把最開始的願望作為方向,一邊面臨著種種現實的選擇。當願望被掛滿了整片星空,有一些現實的考量終於要開始磨損或互相排斥。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願望的丟失,這本身甚至是微小而不足為外人道的,但這樣個人的選擇,卻自有其個人的意義在。全詩以兩行到三行為一組,每組兼顧音樂性與一個完整的脈絡,組與組之間又銜接了節奏與情節的運作,既是坦白,卻又如齒輪般環環相扣,讓全詩在清冷可見之餘,卻又因其星星熄滅的溫度而帶來了悲傷。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刑場 ◎崔舜華   

 
六月的時候
雪早融了
窗外的女人
猶然慵懶齜磨著刀刃
我從窗內窺看,想告訴她:
我想她。
她袖緣滑出的皓腕
像一種毒豔的鄉愁
引所有路過的人回首
 
午後小小的陽光睡進她的頸窩
像一個字,一句謊
醒了又寐去的淺軟的夢
她掌心鬆鬆噙著秋後的月牙
進入了晚冬
但還不到春天
一整年
她以那麼嬌媚的神態磨著刀
我用眼睛走入她心底的刑場
 
-- 
  
◎作者簡介 
 
崔舜華,政大中文所畢業,仰賴瑣碎文字,勉以度日維生。著有個人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
個人網址:《巨靈橫臥的夢境》
   
-- 
 
攝影素材:無
美術設計:沛容
 
--
    
◎小編Cookie Monster賞析
 
  刑場是受到審判,而面臨死亡的所在。窗外的女人對詩中的我來說是個特別的存在,她是被思念的對象,同時是誘惑與審判的化身。這首詩從開頭兩句「六月的時候/雪早融了」,令人聯想到《竇娥冤》中,有莫大冤屈的六月雪。
 
  「我」從頭到尾都躲在窗內窺視。女人更像是死神中的維納斯,用嬌媚慵懶的神態磨著刑具。況且,「她掌心鬆鬆噙著秋後的月牙/進入了晚冬/但還不到春天」她鬆鬆噙著肅殺的秋季,卻又潛伏著殺機。進入嚴冬後,死亡的時機已過去,但女人的心仍在霜雪中,不對外展露。
 
  到了末三句說:「一整年/她以那麼嬌媚的神態磨著刀/我用眼睛走入她心底的刑場」我在一旁,觀看女人心中季節(情感)的流逝與變化。但為什麼「我」只用觀看,而不親自走入刑場呢?或許可以說,在「我」的眼中,女人的心像是一方刑場,是她在感情的路上將情人斬首的象徵,所以我因而畏懼。愛上這樣的女人,就像是愛上八字帶著重煞的尹雪艷,沾上的人輕者家敗、重者人亡。
但詩中的「我」明知女人的殘忍之處,仍藉著小小的窗,從窗內思念、窺視著女人心底,藉著各種可能得知她的消息與美。「我」會不會被斬首、或已經被斬首,我們並不知道。只明白「我」也就這樣掉進愛情的陷阱,愛上她這樣柔軟而絕情的所在。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逐漸停止 ◎李雲顥 


 
不標準的口音
濃妝的洋傘
在在包藏著
我心底正在下的豪大雨
偷偷電風扇,停了
行李本身還有意義嗎
親愛的,我不想撥下一身黏膩
慢慢所有事物,開始遲疑、不確定
空氣軟化我所自以為
本來這一切從來就沒有構圖線的
 
--
 
◎作者簡介
 
李雲顥
 
1985年生,天蠍座。實習小說家和實習詩人。時常感受到極端的情緒,在狂喜和大悲之間來回游走。屬聖也屬魔,愛醜也愛美。是瘋子也是神經病,既老成又幼稚,合為一矛盾卻統一的二極體。
 
曾獲吳濁流文藝獎、台北文學獎,作品入選萬事達卡情詩大賞、幼獅文藝「Youth Show」;小說曾獲磺溪文學獎,作品入選印刻文學「超新星」。
  
--
 
攝影素材:琬融
美術設計:網路素材
 
--
    
◎小編賞析
 
在一層不確定的關係裡,又是遠距離、身處異地,又是時而恍惚的動搖或遲疑,我們雖無從得知這段情感的來歷,但得以透過作者給予的細節去推敲靠近。小編私認為,一首好的詩時常能夠給予讀者一些碰撞及想像,如這句:「偷偷電風扇,停了/行李本身還有意義嗎」,偷偷電風扇是怎樣的一個動作?當我們說電風扇,想到的是慢速流轉、冷風、持續性的或其他,然而作者隨即把它給停止了。也許那象徵著一段背對眾人的私密情感的中止,詩裡的主角來到異地後逐漸失落,情緒的波瀾是逐漸停止的。遠從他方來見想愛的人,卻再也無法了。行李喪失其意義,成為多餘的重量,也許我們都太自以為理解愛,沒有一條構圖線一開始就無比飽滿,總是一再經過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