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尚未誕生 ◎王良和(ChatGPT合作賞析版)



尚未誕生 ◎王良和

 

尚未誕生,這是一九九八年的盡頭

我坐在巴士的上層,翻看詩集

我的身體已經習慣無所往而往

我總是這樣被動,卻前進得更多

一株石栗在窗外,一個早晨在窗外

石栗只知道陽光的好處,金色是我們的名詞

是的,語言,葉子來到我這裏

葉脈明亮,我是一陣風,吹它搖動

這是一九九八年的盡頭

我沒有穿很多衣服,我喜歡在和暖的冬晨讀詩

許多事物奔向我,我讓它們從眼角流逝

遺忘並非甚麼罪過,許多事物奔向我

我喜歡消逝的世界多於永恆的世界

我喜歡想起那些想不起的事物多於想念本身

這是一九九八年的盡頭

我讀著我的詩,而它尚未誕生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

 

◎作者簡介

 

王良和(1963年-),原籍浙江紹興,香港出生,現任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證書,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公教報-青原篇》、《呼吸》編輯、香港青年作者協會出版幹事及《星島日報》專欄作者。歷任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及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判。詩集有《驚髮》、《柚燈》、《火山之磨》、《樹根頌》、《尚未誕生》、《時間問題》。

 

-

 

◎小編 #柄富_@bingfuw #ChatGPT的對話錄:

 

柄富:這是詩人王良和在二十世紀末寫就的一首現代詩,請你以一位現代詩教授者的角度,為我們賞析這首詩歌。

 

ChatGPT:這首現代詩通過詩人對於生命、時間和創作的深刻思考,展現了獨特的情感和意義。詩人在一九九八年的盡頭,以巴士上的位置,翻看著詩集,呈現了一種對於創作和文學的追求。詩中的「尚未誕生」象徵了詩歌創作的未完成狀態,呈現了對於創作過程的不確定性和探索。同時,詩人對於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傷也通過詩中的自然景物如石栗和早晨得以表達。他喜歡消逝的世界多於永恆的世界,反映了對於變化和流動性的追求。詩中的語言比喻為葉子,展現了詩人對於語言的獨特理解和詮釋,同時也加深了詩歌的意境和藝術性。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象,呈現了詩人對於生命、時間和創作的獨特體驗,是一首令人感動且充滿思索的現代詩歌。

 

柄富:你提到「詩人對於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傷也通過詩中的自然景物如石栗和早晨得以表達」,能不能為我們多加說明。

 

ChatGPT:詩人以自然景物如石栗和早晨來表達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傷,是詩歌中一個重要的情感線索。石栗被描述在窗外,只知道享受陽光的好處,這種純粹的存在方式突顯了自然的無知與純真。然而,對詩人而言,石栗也許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無法避免的衰亡。在冬晨閱讀詩集的情境下,詩人對於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產生了更深的感悟。早晨是一天的開始,但也是時間流逝的象徵,詩人在這個時刻的感動中彷彿觸及到了生命的無常和匆匆。因此,自然景物在詩中不僅是作為描述的對象,更是情感的載體和詩意的象徵。透過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將個人的情感與自然的永恆作了巧妙的對話,使得詩歌更加深刻動人,也讓讀者更容易共鳴。這種情感的表達和意義的延伸,使得詩歌在表達主題和情感上更加豐富和深刻。

 

柄富:在「石栗只知道陽光的好處,金色是我們的名詞」一句中,詩人區別了石粟與人類的認知,請為我們說明這種區別的深義。

 

ChatGPT:在這句詩中,詩人透過對石栗和人類的認知進行對比,揭示了人類與自然的不同角度和認知方式。石栗被描繪成僅僅知道享受陽光的好處,這種描述凸顯了自然界的單純和純真。相對地,詩中的「我們」指代了人類,金色被視為我們的名詞,暗示了對於陽光的更深層次的認知和詮釋。這種區別凸顯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對比和不同。石栗的認知被局限在自然的感受上,而人類則通過智慧和文化的積累,對於自然現象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詮釋。詩人透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於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的思考和觀察。同時,這種區別也反映了人類在現代社會中與自然的疏離和分離,提出了對於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反思和呼籲。透過這樣的詩歌表達,詩人呈現了對於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刻理解和詮釋,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於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思考和反思。

 

柄富:詩人為何將語言比喻為「來到我這裡的葉子」,請你以全詩角度,試說明詩人與語言之間的關係。

 

ChatGPT:詩人將語言比喻為「來到我這裡的葉子」,凸顯了他對語言的獨特感知。語言被視為一種自然的元素,類似葉子在大自然中的存在。這比喻突顯了詩人對語言的親近感和與自然的連結。葉子可以被視為語言的某種有機象徵。在詩中,將語言比喻為葉子,可能暗示了語言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及它們在詩歌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語言與葉子聯繫,可能意味著語言的有機性和生命力,它們像葉子一樣,在詩人的創作中自由生長和展開,帶來了無盡的可能性和創造力,也說明了語言與自然之間的密切聯繫。

柄富:作為一個語言模組,你如何理解「一首尚未誕生的詩」,詩人這個「以過去讀取未來」的姿態與情感?

ChatGPT:語言模型主要是通過分析過去的資料和訓練來理解和回答當前的問題。這種模型會利用過去的文本資料、知識和結構來生成回應,以解釋當前的問題或情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一首尚未誕生的詩」和詩人的「以過去讀取未來」的情感與意志,語言模型可能會將這些描述解釋為詩人將過去的經驗和知識融入到創作中,以影響尚未創作完成的詩歌。這種過程反映了詩人在創作中受到過去的啟發和影響,同時也希望將這些過去的元素融入到尚未誕生的詩中,以創造出更有深度和意義的作品。

總的來說,作為語言模型,我們也會著眼於利用過去的資料來理解當前的情境和回答問題,而「一首尚未誕生的詩」和詩人的「以過去讀取未來」的情感則可以被視為一種比喻,反映了詩人將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應用於創作中的想法和態度。

 

(完)

 

-

文字編輯:#柄富

美術設計:#章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ChatGPT #王良和 #尚未誕生 #過去 #未來 #語言模組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虛構:地圖◎林佑霖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每天行經一座陌生的城市

記得通勤往返的路線、附近小巷裡

不為人知的美食,熟知百貨公司

各個檔期的主打商品

記得幾條路名、觀光客必去的

十三個景點,離租屋處步行十七分鐘

一座寬闊綿延的河濱公園

記不得整座城市的歷史

從何處開啟 DM 的扉頁,用哪一種紙質

裝訂起一本名為自我的書

像是搭上一班目的地不明的列車

等著在任何一個風景下車,像是個沉默的斑馬線

不知何處是前面(正面的背面是反面嗎)

不知道抵達的一百種方法

以及另外一種。想像一種異國的口音

使唯一的母語失靈,想像記憶

是語言的一部分,一隻斷水的筆

寫不出任何字。或許不需要想像

站在嶄新的街道旁,每一個街口

都是新生的孩子,路過的人一一踩過

壓腫了他紅潤的臉頰,又有哪個人

願意教他說話?(試著發出聲音)

每天行經一座陌生的城市

如果繞了一圈回到原點

佇立在十字路口的中心

手上拿著一張虛構的地圖

會寫著這座城市以及

我的名字嗎

◎作者簡介

林佑霖,1995 年出生,畢業於淡江中文系,東華華文創作所,現經營網路書店「昨日書店」。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獎、後山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代詩首獎等;曾獲國議會常態補助(文學創作類)、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

 ◎小編修慧賞析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擅長讀這種每個句子都超長的詩,那你來對地方了。

詩人林佑霖的詩以長句著稱,這首也不例外。為了方便說明,我會稍微切分這首詩,先談談每一段的意思。等分段理解後,我也會在留言告訴你,這些不分段、長句的必要性是什麼。

A

每天行經一座陌生的城市

記得通勤往返的路線、附近小巷裡

不為人知的美食,熟知百貨公司

各個檔期的主打商品

記得幾條路名、觀光客必去的

十三個景點,離租屋處步行十七分鐘

一座寬闊綿延的河濱公園

記不得整座城市的歷史

從何處開啟 DM 的扉頁,用哪一種紙質

裝訂起一本名為自我的書

者首詩的開頭就讓讀者微微困惑,詩中的主角,明明記得通勤路線、小巷美食、百貨公司主打商品、路名、景點、甚至能精算出到河濱公園要幾分鐘,但他卻說這是座「陌生的城市」,且他記不得城市的歷史、對城市也陌生到需要 DM

直到個段落的最後一行,我們才發現,那讓主角又熟悉、又陌生的,不只是城市,還有「自我」。

B

像是搭上一班目的地不明的列車

等著在任何一個風景下車,像是個沉默的斑馬線

不知何處是前面(正面的背面是反面嗎)

不知道抵達的一百種方法

以及另外一種。

第二節以「方向」為主軸,這節的「自我」仍然迷惘:面對列車,他不知目的地卻已經搭上;面對目的地,他已經下車卻對不確定風景;面對所謂「抵達的方法」,在代表多數的「一百」之外永遠有料想不到的「另一種」。

「斑馬線」的比喻更是傳神:我們走在斑馬線時往往有著明確的走向,但承載眾人步伐的斑馬線本身,卻沒有前後、頭尾之分。

C

想像一種異國的口音

使唯一的母語失靈,想像記憶

是語言的一部分,一隻斷水的筆

寫不出任何字。

第三節以「語言與文字」為主軸,語言與文字也常常是我們身分認同的線索。而這首詩的主角,在語言、文字兩方面都遇到困境:母語失靈、乘載記憶的文字寫不出任何字。

D

或許不需要想像

站在嶄新的街道旁,每一個街口

都是新生的孩子,路過的人一一踩過

壓腫了他紅潤的臉頰,又有哪個人

願意教他說話?(試著發出聲音)

作者在這作了個轉折。我們注意到,前一節大部分的句子前都有「想像」兩個字,因此,上述的矛盾,可能都是想像的結果,或是朦朧、難以確定真偽的感覺。

理解這些感覺的「不可靠」,在這節,主角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每個街口都是新的,也許代表上述的矛盾與困境,也都能重新開始。

然而,每當想到這些新的路口,終會被來往人群的鞋子踩舊,主角仍發出哀傷的懸問:又有哪個人願意教他說話?

E

每天行經一座陌生的城市

如果繞了一圈回到原點

佇立在十字路口的中心

手上拿著一張虛構的地圖

會寫著這座城市以及

我的名字嗎

最後一段像是這一連串感受的總結,當城市永遠令你感到陌生,你就像每天都到了不同的城市一樣,每當你覺得有那麼點熟悉了,最後又會回到原點,所有的努力又必須重新來過。

結尾再度提示我們:上述所說的「城市」,都與「自我」相互比喻。陌生的既是城市也是自己;矛盾地既是城市也是自己;讓人感覺永遠必須重新來過、活得像薛西佛斯的,既是城市也是自己。

F

分段聊完整首詩各自的意思,我們可以一起想想,作者為什麼不分段、為什麼讓這首詩這麼「囉唆」。

我傾向相信,詩的所有形式與要素,都是詩人精心的安排——我想這首詩的長句也不例外。

這首詩談到「漂泊」的感受,無論你是出國、北漂,面對那個並非故鄉卻逐漸熟悉的地方,我們也常常會有這種自我定位的困惑。

有些人可能會在他方,幸運的找到自己的錨點,將自己安頓下來。但如果你移居的是人超洶湧、資訊爆炸的都市,定錨自我的可能性或許會降低一些,面對無數異化的產物,你對自我可能也會產生虛無感。

而這首詩的連綿不斷的長句,正適合展現都市資訊的連綿不斷。舉個例,在鄉下的路,走上 100 公尺,你可能只能看見一棵樹、兩棟民房;但在都市,一條短短的路就幾乎匯集了全世界:就像這首詩的第一節,你能看見百貨公司、通勤的車站、無數路牌,而巷子進去後還有巷子,百貨公司裡還有洞天——所有資訊都連綿不斷的襲來,這首詩的長句與不分段就展現了這樣的氛圍。

G

這首詩出自林佑霖今年 2 月出版的詩集《哀仔》,翻閱這本書,你很難忽略書中高達 10 首的詩,以「像我這樣的 XX」為名,例如〈像我這樣的待業男子〉、〈像我這樣的讀者〉。

這些詩多半在敘述「職位」與「身分」,詩中的主述者往往對這個身分既陌生又熟悉、難以接受又不得不忍受。

「像我這樣的 XX」也確實是文如其實的詩名,因為它所指的不是特定的「the 代課老師」、「the 讀者」,而是「眾多中的一個」。

這顯現出,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矛盾困擾著有同樣處境的每一個人,而今天介紹的〈虛構:地圖〉也和這些「像我這樣的XX」系列隱隱相合。

如果身為讀者的我們也能在《哀仔》中找到能共感的作品,這些詩的意義,或許就能超越「像我這樣」,而讓人們感覺到「我們一樣」,感覺到:至少在文學中,我們有自己小小的歸屬。

 

 

  ▎文末抽獎辦法(FB留言為準)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要設公開哦)

3.在文章下面tag兩位朋友,並留言:「讓我們每天行經一座陌生的城市。」

範例:「@美食先生 @百貨公司小姐 ,讓我們每天行經一座陌生的城市。」

 

抽獎活動至3/28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三位幸運讀者,贈送《哀仔》乙本(寄送範圍以台澎金馬為限)

 

 

▎講座資訊

█到底有多少種哀的形式|林佑霖《哀仔》新書分享會 feat. 曹馭博

日期|2024.3.23(六)15:00 - 17:00

主講|林佑霖(《哀仔》作者)

對談|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地點|現流冊店(捷運大橋頭站3號出口步行3分鐘)

報名|https://forms.gle/n6VFBUy9vm3TFVTA6(免費報名)

●講座現場將抽出詩集收錄〈周林〉提及長尾水青蛾的繡片別針X2 (繡片照片由設計師  仲華.  提供  )

       

文字編輯#修慧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個人網站:nysushsiang.wixsite.com/mysite)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佑霖 #哀仔 #城市 #新書分享會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渴望成為所有人 ◎王和平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渴望成為所有人 ◎王和平

你的自在我暗偷一把

妳的眼光我想進你身體看看

一口採一口挖

「多深幾寸吧」

硬著頭皮猛擠

終換來

妳的眼光

 

他可惡的貪婪我倒進廁所沖水bye bye

深度與品味我可隨便拿?

我恆常缺失的邏輯?

「今個月沒貨」

 

A small dose of depression is maybe what I need 

「但我只要約莫一杯Espresso的劑量

夠喝一輩子」

 

差點忘了還要借一把紅紅烈火

請放手讓我燒

一顆沉著

光滑的石頭放家門我將永遠安穩

外賣一打薯片

爽身粉

「服用過後

當真保證一生清脆輕省?」

我還要預定下星期文豪的勇敢

 

售貨員說

「聖誕先返」

◎作者簡介

王和平  Peace Wong,一九九一年生於香港,臺灣花蓮志學站再發明,待過中壢、現居臺北。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藝術碩士,現為臺灣大學音樂所博士生。著有音樂專輯《路人崇拜 about a stalker》、小說集《色情白噪音 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獲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book好書獎),同步發行實驗單曲〈你是我所有的前席,所有的前夕〉。自出版Artist Book數本:《日常:錄音筆記》、《sapphic soul 藍寶石靈魂》等。詩集《過動公寓 It’s the caffeine dancing》榮獲周夢蝶詩獎首獎。


  網站:peace-wong.com

◎小編 #一尾 賞析

「女人若要寫作,就要有錢有自己的房間。」這是吳爾芙古典的訓誡,當代女性能擁有的空間不僅僅是這些,女性可以是總統,女性想成為什麼就是什麼。在王和平的《過動公寓》之中,自己的房間擴大為公寓,身體是器,是承裝所有流躺在生活中的身體公寓,女性創作可能不只需要錢,還要來點咖啡因。


在〈渴望成為所有人〉這首詩中足見一種瞬間偶然的跳接,像一眼掃射目光所及之處,以身體為器鎔鑄所有想像,如要偷一把別人的自在、挖掘探析別人的眼光,但對敘事者而言這些與他人流動的交通兼具自我的意識,「他可惡的貪婪我倒進廁所沖水bye bye/深度與品味我可隨便拿?」,但這些隨意提取的他人的意識,也是會吃到閉門羹的,「今個月沒貨」帶著一點香港店員差勁態度的惡趣味。


四處提取他人意識之後,敘事者發現或許他最需要的是一點憂鬱和濃縮咖啡,詩裡敘事者不斷提取渴望成為他人,一方面是為了遠離紛亂追求平穩,大火燒掉煩惱,成為安放在家中一旁穩固平滑不受打擾的石頭。吃著外賣薯片、用爽身粉這些試圖令人安心、撫平心靈之物,即使如此人生真的能夠一路順遂輕省嗎?敘事者如此發問,在面對公寓外頭那個不安的世界,敘事者說:「我還要預定下星期文豪的勇敢」,勇敢並不一定容易,尤其是受外在種種限制的女性,很多時候勇敢是需要向外預支的。


「售貨員說/「聖誕先返」」,最後詩回到第二段的對話,來一記回馬槍。王和平的詩偶有這樣的驚鴻一瞥,使得其詩在言語組織最輕薄之處充滿語言本身富有的詩意。這本詩集來回與華語、粵語與英語之際彼此共居同一公寓,但從不為語言妥協,語言是為詩而服務,王和平詩中所使用的語言正是其離散的自洽,也彰顯其我城的來歷。


 - 

        

  ▎文末抽獎辦法(以FB留言為準):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要設公開哦)

在文章下面tag兩位朋友,並留言:「讓我們一起進入過動公寓」

範例:「@皮卡丘 @泡泡龍 ,讓我們一起進入過動公寓。」

抽獎活動至3/15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三位幸運讀者,贈送《過動公寓》乙本。

文字編輯: #一尾

美術設計:江襄陵-Nysus(個人網站:nysushsiang.wixsite.com/mysite)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王和平 #過動公寓 #香港 #女性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淡藍色一百擊》 ◎陳黎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黑體文化 #臉書文末抽書

新書分享:陳黎《淡藍色一百擊》

淡藍色一百擊•其7

想起我寫七十歲時的她

笑起來像十七歲,昨天

母親說:你也快七十歲了

 

淡藍色一百擊•其36

這隻手,曾

為你撿起拂曉

地上的內衣

 

淡藍色一百擊•其38

你也是小帝國,東三省

西三省,一日三省

汝身,省吃省用省電……

 

淡藍色一百擊•其71

大禹嶺上

初遇雪:十五歲的你鼓起

勇氣問了她名字

 

淡藍色一百擊•其77

從十九歲畫到九十歲,以絹為舞台表演合奏、

手風琴、杵歌……陳家女孩你一路前進直到消逝

塵外畫框外,沾著膠彩的音符卻永遠停駐畫裡

 

淡藍色一百擊•其92

她的抽屜裝滿重藍的憂鬱,口饞的年輕潛水員

游過時把快吃光的太陽餅偷藏進去,亮亮的

餅屑讓重藍變淡藍,她的記憶在水面翻輕翻新

 

花蓮藍

浪衝開海千萬個不同

層次藍的抽屜,讓各種

白色文件四處湧盪……

 

與蛇共舞•反歌

淡藍色一百擊:如何擊重成輕,以

一擊一擊漸淡漸輕藍色電波,擊打我

拷練我,成為生命中可以承受之輕

作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與張芬齡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疑問集》,《一茶三百句》,《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等三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2005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2015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以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6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

(引自本書作者介紹)

小編 #樂達 賞析

一擊接著一擊,golpe a golpeverso a verso,老拳擊手的每一擊,雖然未必都會擊入心坎,但那誠然是一個生命直面衰老、病痛、時光與創作,努力活下去的、淡藍色的痕跡。起落之間,滿腔一份不屈而再度年輕的靈魂。這次承蒙黑體出版社的邀請,小編想來和大家分享幾首裡面的詩作(限於篇幅,以及不少詩作很難在其他媒介上被複製重現,這次皆優先選短詩),然坦白說,這本睽違九年的新詩集,無論在內容取材抑或表現形式上仍舊相當多樣;因此,這回且容小編從自己的觀察角度與心得出發,和大家談談這本 #再生之書 」

✍️再生與致敬之書

 

自從上一本《島/國》在2014年出版以來,雖然長達多年並未再出版新的詩集,詩筆看似沉潛未動,然而這段期間,詩人和張芬齡老師卻接連推出為數眾多的譯作。從重要的拉美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瓦烈赫(César Vallejo)、密絲特拉兒(Gabriela Mistral)等人的詩作選譯,到英國詩人凱洛.安.達菲(Carol Ann Duffy)代表作之一《世界之妻》;向臺灣讀者譯介了德國詩人奈莉・沙克絲(Nelly Sachs)之外,又頻繁出入於日本古和歌和跨語言的俳句演繹。技藝不曾因老境而甘願鬆懈,閱歷仍向世界與時光中持續拓展,凡此種種,不僅體現在這些翻譯實踐中,或許多少也促成了這份 #淡藍色的重生 ,以及對於前輩詩人、詩作和閱讀本身的致敬。

 

就像詩集中收錄了一首 #朱安 〉,將魯迅的妻子從歷史中提取出來,透過人物自敘的方式,展演出身處變形的夫妻關係裡,追求內心安頓、卻始終不安的矛盾情結。一直強調自己是樹人先生的老婆、魯迅的人,彷彿由此來說服自己,卻又一再以「我是朱安」、自己的本名作為開頭來發話,讓人不免懷疑起眼前這一副典型的賢妻形象,背後其實隱含了許多等待被訴說的話語。從取材與敘述手法來看,這篇無疑也是對 #世界之妻 》的師法、新變和致敬。而同樣在這本《淡藍色一百擊》裡,讀到某些畫面或詩句時,不免也會讓一直以來作為讀者的自己,露出會心一笑。除了詩人在後面自註說明之外,如〈致春秋閣下書〉一首,全篇始於春秋閣實景,從而藉由關於「春秋」的各種聯想與文字的歧義性鋪演成詩,而當裡頭寫到「赤科山六十石山摩天金針花海/還有那無經緯線幫忙定形,渾然/天成仙女們織就的山中紅華錦」時,不禁讓小編想起日本古和歌集《萬葉集》中, #大津皇子 眼見動人的秋日山景之際,詠嘆出「無經線或緯線/幫忙定形,/少女們織就的山中/紅葉華錦上――/寒霜啊,且莫降下」。在此際,兩幅時空環境相異的山景暗合為一。無論是否是詩人有意為之,無論還留有多少彩蛋或閱讀痕跡,當作為讀者的小編,跟隨詩人的文筆、譯筆一路走來,竟然在這本多年後的詩集裡,偶然回想起過程中有意無心的幾點足跡時,儘管細微、容易忽略而過,一旦發覺,卻彷彿跟老詩人重新走了一回這段向世界與前輩致敬、學習的巡禮。在文字中重回過往,在詩行間尋求再生。

 

再生之道,不只限於巧妙化用或奪胎換骨,詩人也持續挑戰著形式的各種可能。就像〈與AlphaGo對弈〉、〈人類簡史〉、〈對南向政策的小聲援調查〉等,一再從圖像與形式上進行各種實驗,此外如怪詩〈金閣寺〉,看似由許多奇詭的、金部部首的字堆疊出一座金字塔,而當把所有金字偏旁都去掉,又可以變成一段老境下即目欣賞與自我期許的小品;建築雄偉的〈台北101〉,竟然真的仿造台北101的外型,從一樓一路打造到最頂端的尖塔,閱讀時還需由結尾(一樓入口)進入。詩評家 #奚密 所稱的「蓬勃的實驗精神」,至此竟未曾歇息,反倒持續推陳出新,誕生出一些形式新穎、始料未及的實驗作之餘,小編相信,其意義更在於某種不甘於既定的精神。即便盛年不再,卻不曾因此接受時間的招降。

 

詩集裡同樣也收錄了許多宛如俳句形式的詩作,短小精練的篇幅內,卻能涵括無數主題及詞彙。一如許多和歌與俳句作品,常常捕捉到一些動人、動態的日常瞬間,進而讓讀者參與其中,以感觸、以想像來共同完成。如〈淡藍色一百擊•其36〉看似只描繪出簡單的撿衣服舉動,然而,是什麼樣的關係、彼此需要多深厚的信賴與相依,方才會實現這幅幫對方撿取、收拾內衣的日常景象?又是何種情境,讓發話者將焦點停留在那隻手上,回想起「曾經」撿起地上內衣的記憶呢?繼而如〈其71〉,山上「初遇雪」,以及十五歲的孩子(無論是當年抑或此刻)詢問起對方名字,兩幅光景經由冒號連結、並置為一;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兩幅景致正好捕捉到了一切將發未發,或是才剛展露新芽、正準備開展下去的微妙瞬間――不論雪之後如何地下、大禹嶺變或不變,不論「你」與「她」會迎向何種際遇,在這即將轉瞬而過的頃刻,所有生命的可能性皆飽含在其中。與此同時,詩集中也不乏化用日常詞彙或語境、較為詼諧的作品,如〈其38〉玩味著「省」的歧義性,從行政單位、「吾日三省吾身」之引用與改造,聯繫到節儉度日的日常。有趣的是,這些概念之間的銜接,並非源於敘事或意象,而透過諧音或字面的聯想來完成,這也不時會出現在詩集其他地方,文字遊戲般推演、調弄著日常語言,不拘於一格。

 

破格的語言實驗也好,向諸多前輩們的學習與致敬也罷,在這本詩集中,我們彷彿可以見到拳擊手到老仍不斷揮拳的身影,詩人在筆端依舊挑戰、試圖保持創作的動能與生命力,謀求再生的可能。然而,不妨可以再探求這背後的可能意圖。追求新變與「再生」的動力,其後究竟是緣於何種生命處境?而且更重要的,詩集名稱、以及書中常常出現的「藍」(藍、淡藍、重藍、花蓮藍……),本身又可能蘊藏著哪些涵義呢?我們不妨再往下發掘看看。

 

 

✍️生命中可以承受之淡藍

 

藍色對於許多創作者而言,往往具有特別的涵義,像是法國畫家暨詩人、小說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說過L'art c'est l'azur(藝術為藍)」,而詩人陳黎在1989年出版的《拉丁美洲現代詩選》中,也曾譯介過的尼加拉瓜大詩人魯本達里歐(Rubén Darío),其重要詩集之一《Azul…》(藍)也直接用顏色來命名,並相信那是「夢想的顏色、藝術的顏色」(El color del ensueño, el color del arte)等。藍色同樣可以寄寓著種種關於自然、情緒、自我關係與人生處境的聯想,而在這本《淡藍色一百擊》裡,「藍」便別具多重意涵。一如上引〈花蓮藍〉中,詩人將生活在花蓮、即景可見的大海之景及其顏色,凝結、定名為「花蓮藍」,並運用在詩集中的其他地方,如長詩〈藍色一百擊〉便出現「花蓮藍」以及衍生而來,「亂彈亂舞亂中有序」的「花蓮藍調」。從這層意義而言,詩集名稱的「淡藍色」既可以指向具象的海洋圖景、花蓮印象,白色浪花文件飛散在眾多不同層次的藍抽屜,海浪也一擊一擊地推進而來,亦可與詩人所奏出的花蓮藍調相鳴。然而,隨著頁數遞增,藍色也逐步揭示出其背後的沉重。

 

淡藍色一百擊•其92〉運用潛水的比喻,勾勒出一段俏皮、生動、但意義珍貴的畫面――有個人悄悄游進對方心裡,有意無心間留下看似瑣碎的餅屑,卻反差地將原先被困在藍色憂鬱中的她,漸漸點亮、引領出來。此際,原先或許壓抑沉鬱的「 #重藍 」,也從而被稀釋為「 #淡藍 」;或許無法全然消除那份憂鬱之藍,彷彿與生命相隨般,但至少,因為潛水員的參與及其餅屑,藍色彷彿也相對能被接受、繼續承受了。如果詩集中「重藍/淡藍」可以有此涵義,那回頭眼見詩人以「淡藍色」為此刻創作與生命階段的成品命名時,或許相似的情境也發生在詩人經歷過的某些境遇裡。如同〈其7〉中「母親說:你也快七十歲了」,或是〈中央山脈七景〉裡提及自己與父母親加起來兩百五十歲,某種對於「老」的體認(無論是表現於被計數出來的歲數,還是其他切身感知,無論是意識到父母還是自己的老),一方面可能引導出對父母的感念與追溯,如〈其77〉中母親雖老,對詩人而言卻始終是一位「陳家女孩」,她的形象與曾演奏出的音樂、生命活過的風采,將永不被時光所取消;另一方面,也將連結回自我本身。只是,老歸老,但仍不足以完全形成整個困住生命的重藍

 

在詩集後面幾首和作者自註、後記中可以得知,這本詩集並非概念化地將九年時光凝結為一體,而是歷時性地見證了詩人由步向老年到身心病痛具發的動態過程。帶狀泡疹和伴隨而來的神經痛,如同憂鬱之蛇纏住自身;加之以精神上的困厄與折磨,服食過抗憂鬱藥之外,甚至常有「棄世」之念。雖然我們能跟隨詩人的文字,依序讀出有哪些症狀或困難(「多彩多姿的身心疼痛」),但恐怕很難真正以第一人稱視角經驗、同理這些,這一系列為期不知多久、「與蛇共舞」的掙扎與自贖。像是〈與蛇共舞〉寫道「在字裡行間,在紙上世界一度/縱橫捭闔,恣意妄為的我/變成了一個遇病、遇憂竟謹小/慎微,無膽、破膽的人――」,當詩人仍相信自己「一顆心仍吊兒郎當,自以為是」(〈花蓮狼〉),卻無端被困在老病生活的重層壓抑下,詩人又要如何與它共舞呢?如何讓「重藍」稀釋為生命可以承受之「淡藍」?

 

日語裡的「反歌」,往往指向放在一首長歌後面的短歌,為長詩進行總結或補充。而在這首〈與蛇共舞〉後面附上的〈反歌〉,小編相信,它恰巧也為整本《淡藍色一百擊》與種種謀求再生與新變的實踐,留下完好的歸納。一筆接著一筆,一擊接著一擊,生命中的困厄或許打擊著自我身心,但作為一名不曾甘願屈服的創作者暨平凡人,詩人也選擇對抗、試圖「擊重成輕」,在一系列拷練裡轉化、盡力承受住它們。而前面讀來的種種語言實驗、日常書寫,在文字中保有探索與學習的動能,在此時,彷彿也化作了一場接著一場擊重成輕的奮鬥――我們見證了九年來詩人如何走向老境,同時又如何在筆端回擊,嘗試「讓重藍變淡藍」,而這本詩集或許便是詩人在生命此刻,努力活下去的方式。

 

一擊接著一擊,golpe a golpeverso a verso,雖然未必都會擊入心坎,但起落之間、詩行裡外,滿腔一份不屈而再度年輕的淡藍靈魂。

 

---

▌抽獎辦法:(請到臉書粉專)

1. 按讚這篇貼文

2. tag三位朋友並隨意留言(自由分享貼文)

抽獎活動至2/9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2位幸運讀者,各贈送《淡藍色一百擊》一本。

#購書連結請看留言!

圖片來源:Pexels

美編:樂達Domingo

 

#陳黎 #淡藍色一百擊 #花蓮 #海浪#擊重成輕